发布时间:2013-11-19 09:50:36
点击数:90119 次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些讨论,能力与态度哪个更重要?或者说能力比态度更重要?或者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当然这样的讨论是在一定语境下进行的,而且讨论能力和态度必然要讨论它们与行为绩效的关系。
1、能力与态度
能力和态度到底是什么?这两个词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界都是常用之词,但如同其他社会科学中的术语一样,难以有一个绝对公认的定义。能力是生命体的一种功能结构或属性,这种功能结构有助于或决定了生命主体与周围的相互作用的广度和深度,这种功能结构具有发展性、组合性、实践性和目的性等特性。态度是人所具有的一定行为选择倾向性和意愿性,具有相对稳定性、综合性和内隐性等特点。能力和态度是个体行为的两个基本决定系统。
能力具有组合性,说明能力并不是一个单一结构的功能体,而是由多**能力或亚能力组合而成。从实践角度,一个个体的工作能力具有三个子能力族或群,通用能力族、专业能力族和管理能力族。个体的能力发展一是通过个体的实践,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接受教育等。
个体的态度更多反映了个体的价值取向、动机、情感和人格,而其基础是个体需求。个体的态度因不同对象而表现在工作和职业上,恋爱、婚姻和家庭等人际关系上及各种社会活动和自然对象上。态度反映了个体的意愿性和选择性。在群体中态度反映了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社会的文化。
2、从社会发展角度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尽管不能脱离个体统一性和完整性来讨论社会中个体的人,但对人的认识也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劳动力”或“劳动”,以及被津津乐道的管理学上 “人力资源”这样笼统的称呼来认识人。其实在古代社会,人们都已经认识到人的身心两大系统,而心又有知情意或知行之分。
若能穿越时空,一个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一个两千年前古代社会中的人差别到底有多大?差别到底在哪儿?这就好比在现代社会,让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与一个出生后活动范围仅几公里没有接受教育的人相比,或者更直白地说,我们自己与我们的父辈相比,绝大多数是超过自己的父辈,超过的是能力,而不是态度。
从人类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理解自然选择的法则是优胜劣汰,所谓的优和劣是指能力或适应性的优劣。在动物界,动物之间的争斗获胜者得到更多的遗传种族基因的机会,而人类社会发展早已突破了动物的原始本能的野性束缚,而让人类的智慧主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的智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个体的,一个是群体的,对于个体就是个体的能力,对于群体就是群体的文化遗传性,尤其是科技文化的遗传性。
3、从个人发展角度
一次与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朋友交谈,谈及数十年来她所接触到的学生家长有近千位,但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部分家长曾经在一些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企业工作,当企业发生变故之后,这些人便失去了重新上岗的机会,失去了重新上岗机会更多的是个体未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一是未能参加继续教育,二是缺少特别的专业技能,总之是缺少能力。
人生而具有能力和态度,并且这两者都随着个体的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及实践活动而趋于稳定化和个体差异化。
能力强的人,能力是一个多结构的组合体,不管强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或管理能力的哪一方面,塑造态度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态度是能力发展和发挥的助推器。让人困惑的人,绝大多数人只能模糊知晓自己的能力强在何处,甚至有一部分人并不知自己的能力强在何处,更有甚者,一些人并不能区分能力与态度之差异及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各自表现水平。
态度好的人,这里是指与职业和工作相关的态度,期望从工作或职业中获得什么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对获得什么的需求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一个工作态度好的人往往被认为会自然而然获得能力的提升,其实并非如此。通用能力更多取决于一个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专业能力,不管是倾向于动作的操作技能,还是倾向于逻辑的学术技能,更多需要的是专业训练;而管理能力通常被认为是经验,而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专业性却被忽视。
能力和态度彼此差不多的人,从个人发展角度,能力和态度最好是并驾齐驱,或者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关键的问题是能力和态度不是自我感觉,而是由他人来评价,这种评价一是与你所承担的责任或职责相权衡,二是与和你所承担相同或类似职责的同事甚至社会人士相比。
4、从企业发展角度
对企业的本质经济学界一直莫衷一是,但企业界却如火如荼,也不乏昙花一现,而管理学界有时是来锦上添花,有时却是雪中送炭。
个体的人作为一种资源进入企业,如何让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作用发挥最优的作用?同样是企业,不同的企业其价值目标是不一样,是多元的,可选择的。这也出现各种“人的假设”,“经济人”的假设是从经济学理性角度提出,而“复杂人”的假设是从管理学价值角度提出。
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依靠的是某些方面的专长。这些专长需要企业将个体能力组织起来形成企业整体能力来实现,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木桶效应,另一是指尖效应,这实际形成企业发挥能力的区间。
在崇尚能力之时,总有这样一个担心:能力越大、破坏也越大。具体解释不一而足,基本意思是这些能力可以正向发挥作用,也可以负向发挥作用,所以能力越大,破坏也越大。企业实际是个社会资源和能力的整合机构,能力和制度是企业运行的两大基础,缺少能力或能力不足,企业发展失去可能性;而缺少制度,企业发展就失去保障。
简单地看,能力与高成本相联系,而态度与低成本相关。企业实际需要是不同能力的组合,高中低水平形成阶梯水平组合,而态度只能要求一个水平,而综合效果将取决于最优能力的水平。
5、从家庭发展角度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满足个体的基本需要的源泉,包括个体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作为家庭成员,其能力和态度显然与前几种情况下不同。
当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时,无疑为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但这种保障有一个边际效应。当家庭父辈为子辈提供过度保障之时,子辈除了获得一份社会炫耀之外,子辈自己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衰退或减弱,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国家崇尚父辈与子辈的物质保障的隔离。
家庭对个体态度塑造的影响超过任何一种其他力量,无论是幼年,还是成年,甚至老年,家庭成员之间的态度影响是多层面的,首先是夫妻的相互影响,从价值观、情感、人格,到动机,这种影响受到夫妻各自能力独立性的调整,能力独立性也意味着经济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平衡是双刃的;其次是父母与子女的相互影响,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持续一生,在子女未成年、未独立时影响更大一些。父母的能力强,为家庭从社会获得更多的物质基础,为子女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物质基础,但父母的能力难以遗传或影响到子女,而更多是价值观、情感、人格和动机的影响。当子女的经济、社会独立性超越对父母的依赖性,父母接受子女的影响受与子女生活距离远近的调整,这种影响也主要是态度上的。